单仁资讯网络营销培训

华为手机能火全靠技术?背后还藏着这3个传播法则

每天6:30一篇语音
用听的方式
让你在碎片化时间Get到最实用的商业知识。

网络营销前沿

华为手机能火全靠技术?背后还藏着这3个传播法则

产品能否成为爆品一定不只是产品性能、技术一两个要素

  1

  最近几年,爆品成为一个网络流行词,前段时间在【战略私董会】上,很多企业家提出这个问题,企业家都想自己的产品成为爆品,但是如何才能成为爆品?

  有位广州企业家说:我的产品有专利技术,一个城市都用我的产品,就是不能传播到其他城市,成为爆品。

  还有一个东莞的企业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公司网销团队有几十人,每年在百度、360、文案投入几百万推广,我的产品也没有成为爆品,原因在什么地方?

  其实,好产品的引爆,一定不只是简单的靠产品性能、技术和依靠推广,一定是结合多个要素的组合的。

  我看2002年出版一本畅销书《引爆点》,总结《引爆流行的三条法则》。

  今天我想结合华为手机如何从为运营商定制几百元手机到对标苹果成为中国高端商务手机的引爆案例,和大家分享如何打造爆品。

  让企业家们开开脑洞,学以致用把自己当产品也打造成爆品。

  

 

  ▲畅销书《引爆点》

 

  2

  《引爆点》里提到产品成为爆品的三个法则,第一个法则就是附着力法则。

  什么意思?就是当被传播的信息是容易被注意、记忆的,则容易形成流行。

  就像《流量地球》火的一句广告: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泪两行。在深圳、苏州多个城市道路都出现了这句台词。

  

 

  ▲这个台词不仅电影里火了,现实中也火了

 

  附着力法则解决的是产品应该怎样传递信息的问题,我们要在诸多卖点中提炼出高质量的信息,也就是卖点。

  并寻找一种简单的信息包装方法,使信息、卖点变得不可抗拒。

  那第二个法则是什么?

  环境威力法则。

  流行的趋势、爆品需要一个发展的温床,当一个环境形成的时候,个人的因素就不重要了。

  第三个法则叫个别人物法则。

 

  3

  引发流行的有三种人:

  1、联系员:

  就是那种“认识了很多人的人”,这类人把朋友当作邮票一样地搜集,随时与人保持联系。这个角色可以把信息快速的散布出去。

  2、内行:

  就是那种什么都懂的人的“达人”,对某件事情的狂热,使他所发掘出来的事情成为有价值的,并且会不厌其烦地把相关的知识与朋友分享。

  3、推销员:

  就是那种“什么人都能够说服的人”,这种人没有很深的知识,但是有特殊的能力让见到面的人在短暂的时间就交付信任。

  这个角色能够把内行发现的东西与人们以简易的语言沟通。

  看完这《引爆点》产品成为爆品的三个法则,还是很难懂是吧?如何学以致用呢?

  最好的方法是学习和拆解成功案例,然后在借用到自己的公司中去。

  今天我通过大家一个熟悉的华为手机案例和大家学习《引爆点》产品成为爆品的三个法则。

  先来看看华为手机战略,2012年华为中止了与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运营商、价值十几亿美元的合作,放弃了销量很大但并不赚钱的超低价功能手机。

  经过战略研究苹果、三星、小米、OV手机之后,重新定位华为手机对标苹果,荣耀手机对标小米的产品战略。

  2014年华为Mate7商务手机的引爆很好地印证了这三条法则。

 

  4

  首先,内容附着力法则是深度传播的一个基本前提。

  Mate很好地抓住了“手机安全”话题,借势发酵,效果显著。

  2014年7月,数篇质疑苹果手机安全性的文章引发一轮热议。关于“公职人员应禁用苹果手机”的呼声不断。事件起因是:

  苹果公司承认公司员工可以通过一项未曾公开的技术获取iPhone用户的短信、通讯录和照片等个人数据。

  同时美国中央情报局原技术分析员斯诺登在2013年披露的“棱镜计划”:

  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于2007年启动了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直接进入美国网际网路公司的中心服务器挖掘数据、收集情报。

  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9家国际网络巨头皆参与其中。

  斯诺登还曝猛料称,美国对中国的监控“自2009年就开始了”。

  并且通过入侵网络主干(基本上都是诸如巨大的互联网路由器一类的设备)获取数十万台电脑的通信情况。

  国内安全专家建议除加强监管,还要求党政军以及关键基础设施的人员,禁止使用苹果手机。

  华为Mate7适时推出不输苹果手机的指纹识别功能,同时由于指纹供应商器件成本、供应能力不足,国内其他品牌手机无法快速拥有Mate7的指纹技术。

  这使得Mate7成为消费者独一无二的选择,万科CEO郁亮也在“大倒苦水”说华为Mate7难买。

  问了很多地方都买不到,最后还是走后门找到余承东,老余送了他一部,我当时也是通过华为公司内部关系才拿到一部。

  还有小米在故宫、OPPO在罗浮宫开手机发布会,华为手机Mate RS 1万多元多的保时捷版本,小罐茶的八位炒茶大师等等,也是使用了“附着力法则”。

  

 

  ▲大咖罗杰斯

 

  2004年我的创业公司还不是很出名,我也是采用“附着力法则”,邀请了华尔街最知名对冲基金“量子基金”创始人罗杰斯。

  并且在单仁老师的支持下主办中国首秀演讲,深圳13家基金公司、100多家证券、期货公司都参加了,建立我公司在投资行业的地位。

 

  5

  第二,环境威力法则。

  除了舆论深受手机安全影响,政策环境的变化也进一步助推华为Mate7成为爆款。

  2014年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对勤俭节约、廉洁奉公的要求尤为严格。

  而iPhone6和iPhone6Plus最低价高达5288元/台,最高价已近8000元/台,如此奢侈的价格,显然不在勤俭节约的产品之列。

  因此政令一出,大批公务员改变了购买苹果的决定。同样是高端机,Mate7高配版仅售3699元,理智又不张扬。

  第三,个别人物法则。

  华为还找到了一批忠实的“商务代言人”,将个别人物法则运用到产品的宣传中。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全球创新论坛2015年会”的讲话中谈道:

  “我认为三星是必然会失败的,我当了三星5年的忠实用户,最后发现没有一款手机是我身份的象征。

  当任正非把Mate7手机送给我的时候,我觉得这不光是身份的象征,这是民族产业的骄傲。建立粉丝经济,不是什么客户都抓,而是抓你能抓住的。”

 

  6

  2015年11月,万科总裁郁亮、比亚迪总裁王传福、猎豹移动CEO傅盛、博联社创始人马晓霖、创业黑马集团董事长牛文文等,都主动为华为Mate8点赞,推荐身边的朋友购买华为手机。

  他们为华为免费营销的原因,无疑是对Mate系列商务性的认同。

  Mate7引爆成功充分说明,一款手机产品的成败与质量有着必然关系,但同时还会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引爆流行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最近火爆的阿里美女高管的案例就是一个反面应用案例。

  你的产品能否成为爆品一定不只是产品性能、技术一两个要素,而是要多要素的配合,就像经典的天时、地利、人和。今天你学到这个《引爆点》三法则:

  1、附着力法则;

  2、环境威力法则;

  3、个别人物法则。

  最后,留给大家一个问题思考:最近华为也推出了Mate X屏幕折叠+5G手机,是如何应用这三个引爆点法则?

  同时你可以结合华为手机和自己公司产品、行业情况,和团队一起对比来研讨一下,你的产品可以如何引爆。欢迎大家留言,谢谢。

 

 

  本文由作者 宋子 授权单仁行发布,宋子老师微信公众号:后知后觉成功模型

400-0066-237
单仁行
课程
排期
在线
预约
电话
咨询
招商
加盟
关注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