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过去一周的时间里,国内的创业圈那是高潮一波接着一波,热闹得不得了啊!
我从其中挑了几个重点给大家聊一聊:
第一,首富之子王思聪创办的熊猫直播停止运营,将在3月20号关停所有服务器;
第二,初代网红罗永浩退出了快如科技股东名单,聊天宝(原子弹短信)团队解散;
第三,号称中国特斯拉的蔚来汽车全年亏损96亿,宣布停止上海建厂计划。
关于这三家企业目前的困境,我在网上看到了一段颇有意思的留言,说的是,这情况像极了一个备受期待的优等生,一步一步走向深渊的过程。
▲熊猫直播准备断开连接
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情况罢了。
2
借用国内一位著名投资人的话来说就是:创业3年的公司,93%的会死掉,活下来的只有7%,但是没有一个创业者,在上路的那一天是想要失败的。
而这三家企业名气虽大资源虽多,但跟目前绝大多数的初创公司没有区别,但有相同的点。
比如这三家企业都是代表了当时的风口;从手机到直播到互联网造车,风口驱动下的企业很多,但能把自己变成风口的,屈指可数。
此外,这些企业的背后,都有一个自带话题、自带流量的网红老板。
但让人遗憾的是,明明含着金钥匙出生,为什么这三家公司的经营还是陷入了困境?
我想,这还得从初创企业CEO最该解决的三个问题出发。
3
第一个问题就是确保公司还有钱。
企业的现金流,是每位CEO最应该关注的事。
然而,创业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知道省钱。
经常一有钱就换更大的办公室,招更多的人,但实际上,创业公司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船小好调头”。
CEO可以用最少的人、最小的组织架构,只做自己最擅长、最必须做的业务。
举个例子,现在进退两难的ofo,当年刚刚创业的ofo拿到第一笔千万融资时,那真的是一块钱掰成两块用。
这样的“节俭”也让ofo获得了一定的初期市场份额跟消费者认知。
如果后来获得了总计150亿融资的ofo能保持“勤俭节约”,我想现在不会这么惨。
▲曾经火爆的小黄车如今沦落到押金难退的地步
只可惜,创业路上没有如果。
第二个问题,把所有“猴子”都扔自己身上。
如果把企业中的每一项工作都比做一只猴子,企业要发展,按理说每个人都应该背一只“猴子”去养。
但我就经常听到一些刚刚出来创业的年轻企业家抱怨,最近好忙哦,忙着修一个bug,忙着跟跟对手打营销战...
可以说,绝大部分的初创公司,ceo们不是在救火,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路上。
如果你70%的时间都花在解决事情上面,那只能说明一件事:你的团队不够强。
虽然CEO累成狗是必然的,但这并不是说你要帮你的员工们养“猴子”,问题都交给你解决了,你还要招那么多人干嘛呢?
4
第三个问题,把行业统计数据跟自我认知,当成了客户的真实需求。
锤子科技刚开始做手机的时候,参考了一些行业统计数据:40% 的用户买手机的时候,最先看的是手机的外观。
结果锤子T1把各种国际设计大奖拿了个遍,怎么销量就是起不来呢?
实际上,这还得怪罗永浩把用户的次要需求放大成了首要需求,简单来说,就是“以偏概全”。
对于锤子手机的潜在用户来说,首要需求可能是价格、可能是配置,手机好看不过是购买的条件之一罢了。
如果不能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需求,总把自己喜欢的强加给用户,那最终决策就会出问题,一步错步步错。
那么,作为一家初创企业的ceo,应该如何解决这三个问题呢?跟你分享我的三个建议。
5
首先,不拥有太多的资产。
在商业世界里,租赁从建筑物到机器的任何东西,已成为从预算中减少资产开销的常见手段。
你看,现在有很多企业,都喜欢把一部分非关键甚至是关键职能的部门外包出去。像是苹果把iPhone生产外包给富士康。
当然反例也是会有的,比如特斯拉就有自己的工厂、京东也有自己的物流系统。
▲特斯拉的超级工厂
其背后的原因不是因为钱多,而是因为这项资产过于稀有,没有外包商能够满足,只能自己来。
如今的信息时代,能让更多的初创企业通过各种外包,把CEO从琐事中解放出来,让关键的钱能用在主打的业务上。
其次,别把你70%的时间用在做事上,要在不同阶段做不同的事。
我观察过很多成功的初创企业,它们一般要经历过三个阶段,每个阶段CEO的工作重心都不同:
在第一阶段,CEO的主要工作是尽快开发出产品,并找到它的种子用户。
在第二阶段,CEO要做的是从首席执行者过渡到首席公司建设者,也就是充当老师的角色,亲自带起一批高层领导,替你分担工作,担起责任,比如马云的十八罗汉。
在第三阶段,把核心业务的利润,投入到新的变革性产品当中。
赢家永远是那些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企业,没有人只靠一个品类打江山。
每一个企业家都该关心科技的进步、政策的变化,才能更快更早地抓住用户需求跟行业趋势,拔得头筹。
再来,取悦客户比粉碎对手更重要。
就拿国内的共享单车行业来说,基本上没有一家是合作的。
大家抱着今天我要干掉摩拜、明天我要干掉ofo的野心,都把资源耗在“内斗”上,而不是花在客户身上。
但在商业世界,几乎所有行业都有容纳很多不同赢家的空间。
每一个赢家都擅长服务市场的一个独特领域,或者某一特定的客户群,哪怕竞争激烈,但它们知道只要保持客群不流失。
保持拉新动作与时俱进,就能更多地挖掘用户的终身价值,而不是拼个你死我活,最后谁都活不了。
6
说到底,创业就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不信你看,现在依然活跃也受人尊敬的企业家们,哪一个不是在自身行业里身经百战,再出来创业的打工者呢?
很多人创业是为了成功,但这个社会衡量一个人够不够成功,从来不是看你在巅峰时能够有多伟大,而是看你在身处低谷时,还能不能触底反弹。
如果你只是为了创业而创业,那不如把机会,留给那些已经准备好的人,因为不管你是首富之子还是流量网红,在创业面前,人人平等。
你,做好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