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很火的术语,你一定听说过了,叫Vlog。
4月25日,抖音宣布将“1分钟视频”发布权限向平台所有用户开放,并鼓励用户将自己的生活,拍成1分钟的Vlog。
为此还专门搞了个10亿流量扶持计划来推动1分钟Vlog视频的发展。
与此同时,百度旗下的好看视频也把Vlog作为今年发展的重点,推出Vlog蒲公英计划,投入5亿现金补贴Vlog视频输出。
从15秒到1分钟,甚至部分账号拥有5分钟权限,单个视频的容量变大了,可发挥的空间变大了,这一点很容易理解。
但是Vlog又是什么东西?
如果你对这个词还感到陌生,那么说“视频博客”,你会瞬间明白Vlog的含义。
那就是通过拍视频而非文字写作的方式,来创作日志,传递信息,连接客户。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Vlog最早从美国Youtube平台开始流行,逐渐蔓延到国内。
不过刚开始只是一些明星、行业大咖,通过社交平台,拍摄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日常视频,有点像纪录片风格,受到粉丝追捧。
所以,早期的玩家集中在头部的少部分群体中,并没有普及到广泛大众中来。
如今,经过几大平台的力推,博客,这个曾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进入休眠状态的事物,有可能在5g时代通过视频的方式满血复活。
那么,Vlog将成为短视频下一个风口吗?企业有必要去跟风拍Vlog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各大平台为什么要力推Vlog。
短视频火爆起来之后,经过这两年的高速发展,以抖音为代表的平台用户增长速度开始放缓。
从观众来看,也面临审美疲劳的问题。还有很多理性的用户,觉得把时间消耗在刷娱乐性内容的抖音上,是一种浪费。
所有这些因素都导致用户对短视频平台的粘度下降。
而对短视频内容创作者来说,15秒可发挥的空间还是很受局限,内容始终停留在肤浅的表面,不能深入下去。
在5g时代,如果说过去所有的内容都值得用视频重做一遍的话,那仅仅靠15秒短视频,是绝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为了打破增长的瓶颈,增加用户粘度,平台方有必要推出多种时长的视频、覆盖更多层次的内容,吸引更多用户参与。
Vlog的出现,无疑符合这一目标。
对企业来说,我认为视频从“短”到“长”,是不是风口其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企业用视频方式来传递公司和产品信息,这本身已经占住了大风口,是5g时代网络营销传播的必要内容形态。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只不过,从15秒延长到1分钟以后,短视频拍摄的主题和技巧,也需要随之变化,以符合Vlog的特色。
因为,只拍15秒的时候,因为时间短,很多东西还能糊弄过去,用户觉得不好看的时候,已经戛然而止,播完了。
延长时间以后,一个视频要策划制作更多内容去支撑。
试想一下,如果要拍一个拧螺丝的短视频,不到15秒的短视频就可以轻松地完成演示过程,即便没有创意,也能蒙混过关。
但是,想用Vlog方式去拍拧螺丝,如果还是从头到尾枯燥的演示过程,让用户看你拧一分钟螺丝,估计用户都得崩溃了。
实际上,对于内容价值不高的视频,用户前10几秒的时间都在忍耐。
实在看不到亮点,直接关掉看下一个,这会导致1分钟视频完播率远远低于15秒视频,影响视频推荐量、播放量。
所以,虽然Vlog本意是记录过程性质的纪录片,但是如果你不是什么大V明星,视频过程也普通,没有什么吸引眼球的内容,那肯定没戏。
因此,如何让观众从头到尾饶有兴致地看下去?
拍摄者在节奏起伏、故事性、悬念设计、剪辑技术各方面,都在考验视频策划的整体制作水平。
说到这里,你会发现,1分钟Vlog相比15秒短视频,不是简单地把拧螺丝的15秒延长到拧1分钟那么简单。
视频时间越长,内容门槛更高,企业做短视频营销的难度越大。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从最简单的演示视频来看,企业如果做Vlog,适合拍摄那些过程富有变化的内容,否则就需要通过大量的后期剪辑来增加这种变化感。
从这个角度,Vlog在国内要做到像15秒短视频那样流行,其实并不容易。
我觉得形式上,不一定非要把Vlog拍成记录日常的日志性内容或纪录片,这个定位会导致Vlog始终局限在头部玩家手中,无法广泛普及,形成风口。
因为普通人的日常,实在没啥可看的,除非你是明星、大V。
企业完全可以将1分钟短视频自由发挥,拍成故事性小电影、专家型知识讲座、资讯播报等任何你想拍摄的内容。
类似博客刚推出来的时候,本意是让你写网络日志,但大家对博客平台的利用,到最后是可以承载任何形式的内容,博客盛极一时。
现阶段,对于Vlog,大家都在探索期,什么样的内容能容易脱颖而出?期待你的实践去揭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