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曾经的一家网红奶茶品牌,终于等到了一个它期待了快3年的的好消息。
这家奶茶品牌是谁呢?等到了什么好消息呢?
那家声称自己被7000多家山寨店“围攻”的鹿角巷,它得到的好消息是商标注册下来了。
据《北京商报》援引鹿角巷大陆地区品牌总经理谭力的说法,鹿角巷终于在近日在大陆市场拿下了涉及餐饮、咖啡厅等业务的第43类商标,可以理直气壮地开始维权了。
这虽然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对于鹿角巷来说,还有更多残酷的事实,摆在它眼前。
这些事实是什么呢?
首先,铺天盖地的山寨店是维权不完的。
他们除了抢走了本应属于正牌鹿角巷的销售额跟市场份额外,还在持续消耗着这家著名品牌的品牌形象。
其次,在鹿角巷忙着维权的时候,新茶饮市场正处于风口浪尖当中。
除了喜茶、奈雪的茶这些老牌选手外,益禾堂、古茗奶茶这些新选手也陆续登场。
有数据显示,在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现制奶茶门店数已达41万家,一年内增幅达74%。
可以说,消费者以前是没得选,现在是只想挑杯自己喜欢的。
与此同时,新茶饮市场的风潮说变就变了。
鹿角巷主打黑糖珍珠鲜奶了,现在也已经out了,各种新元素前赴后继,只要一家开始做,稍微销售的好一些,其他全部跟着来。
所以,市场是残酷的,你要市场等你三年,那更是不可能的,更何况,你凭什么让市场等?
当然,像鹿角巷这样的网红品牌,最近几年简直不要太多。
它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点,红极一时又快速消失。
为什么这些个网红品牌火得快,死得也早呢?这里面有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个,网红品牌走红的“卖点”,让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发生了偏移。
举个例子,去年很火的答案茶,它最大的卖点是“占卜”。
但这样一来,消费者就不是来喝茶的,而是来算命的。
再比如泡面小食堂,它最大的卖点是“装修”,那么很多消费者就不是来吃泡面的,而是来拍照分享的。
你会发现,很多网红产品的最大卖点,都把消费者的消费动机指向了“娱乐跟消费”,而不是“产品消费”。
所以说,任何品牌在营销过程中,都要警惕“消费动机的偏移”,这种偏移会让企业丧失持续盈利能力。
最近两年很流行“跨界”,很多老品牌都通过跨界博到了年轻人的眼球,比如大白兔奶糖。
但这种跨界并不能带来什么,一时的新鲜感不足以构成消费者持续购买的理由。
如果大白兔找不到奶糖以外的增长点,那么一切都是无用功。
再举个例子,很多企业很喜欢打价格战。
价格战对于企业而言,最可怕的不是利润少了,而是让消费者养成了占便宜的习惯。
当他们的消费动机从产品价值偏移到价格、占便宜的时候,一旦产品不打折,他们的消费动机就没了,货自然也就卖不动了。
第二个,内容种草这种营销方式,始终干不过硬广。
传统的硬广,例如电视广告TVC、户外广告牌,它们是通过简单信息的重复触达,让消费者产生品牌记忆。
比如,久听不厌的“怕上火,喝王老吉”、“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但网红品牌,更多的是依靠内容种草。
这种方式跟通过硬广影响消费者的逻辑不一样,消费者的购买理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网红推荐,说白了也是冲动消费跟尝试新鲜感。
而且,不同的KOL会用不同的表达去演绎品牌信息,比如李佳琦的“oh,my,god!买它买它”。
这就造成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是千人一面,口碑很容易就两极分化。
简单来说就是,硬广就像一根刺,扎得你毕生难忘,内容种草更像一根羽毛,在你面前轻轻地晃一下,轻轻地插一下,然后就没然后了。
第三个,由于锚定效应,网红品牌的出品就算没什么问题,但还是会被消费者误解。
举个例子,很多网友评价网红煎饼黄太吉很难吃,但实际上它并不难吃,只不过它的性价比不如街边小摊的高。
但它的网红光环,总能让很多人在吃过之后报以差评,因为比想象的差得很远。
人怕出名猪怕壮,更何况你还是个虚胖,不掐掐你怎么行?这话说的就是这个理。
而在心理学上,这就是典型的“锚定效应”。
当人们判断一件事时,是没有绝对的标准、绝对的好坏之分的,关键看你如何定位基点。
它就像一只锚一样,它定了,评价标准就定了,好坏也就评定出来了。
事实上,这个锚定效应还可以用在企业的定价策略上。
因为人们在判断任何一个未知事物的时候,都希望找到一个已知事物作参考。
很多时候,你其实并不需要宣传商品本身的性能。
你需要做的,是找一个价值感、性价比不如这个商品的东西来做对比,你的产品优势立刻就能突显出来。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国内的手机厂商开发布会,总是要拿苹果来吊打的原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