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身边一旦有朋友踏过了40岁的坎,就会开始关注起养生。在我的朋友圈里,有两类人让我印象深刻,一种是每天抄经习字,修身养性,另一种是每天养生吃斋,研究延年益寿之道。
总之,大伙都对即将步入所谓的“中年危机”诚惶诚恐,我就曾跟一位几乎每天都会转发各种各样养生鸡汤文的养生达人探讨过中年危机的问题。他回了我一句很经典的话:到了我们这种年纪,养生度过中年危机不是很正常?
确实,“什么年龄就应该做什么年龄段的事”,我们身边总是不乏这样的声音,也大有人将它奉为“真理”。但它真的是真理吗?
▲吃斋、念佛、抄经,这些度过中年危机的方法你想用吗?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John Shoven就曾提出一个新的年龄理论,他告诉我们,真正的年龄不应该用出生年份来计算,而应该按照还有多长时间死亡来算。如何评判呢?假如你觉得自己明年死亡的可能性低于1%,那你就可以认为自己是个年轻人。
但如果你认为这个可能性高于4%,那你就是个老人。而死亡可能性介于1%到4%之间这类人,就是中年人。你看,以这个标准来看,40、50岁的你未必步入中年,所谓中年危机也不过是强加给自己的心理重担。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做才能让自己变成“年轻人”?有个很直接的评判标准,就是拥有“持续激情”。
我们知道当初褚时健74岁还干劲十足地折腾起了2400亩荒山去种褚橙,但今天要说的这位,当他再创业的时候,比褚时健还大9岁,已然83岁高龄。他就是周家礽,他的第一次创业已然是花甲之年,却靠着一间破旧的小厂房,十一名员工,几台简易设备,开始了“滇虹天然药物厂”的征程。
他乐此不疲包揽了产品研发、市场推广、企业管理,以至于到了2014年,滇虹药业销售额达到了13亿元。然而,也在同一年因控制权分散导致精心培育20多年的心血结晶被外企收购。
但这些并没有挫败耄耋之年的周家礽,不到两年他又开始“折腾”了。他成功动员了以前和滇虹药业合作的一些老专家一起创业,成立了“群优”公司。83岁,他跑市场,见经销商,接触前端设计师,与行业专家切磋,甚至研究起了时尚化妆品。他们的首款产品叫“征服”,意在征服道路上的困难,征服消费者,也征服自己。
▲褚时健(左)和周家礽(右)| 花甲之年依然拥有“持续激情”
83岁,周家礽给自己重新设定了一个起点,他没有中年危机,老年危机更不会出现在他身上。本质上,他就是“年轻人”,因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激情给了他更多“年轻”的营养。过去,我们总是以为年龄越大越不中用,以为自己反应速度跟不上就步入中年。
但有一本叫《The Secret Life of the Grown-up Brain: The Surprising Talents of the Middle-Aged Mind》,就告诉我们中年大脑的秘密。事实上,跟年轻的大脑相比,中年大脑储存信息比较多,转换速度没那么快,所以在计算速度和注意力方面有所下降;但在模式识别、空间想象、逻辑推理等方面是更加快的。
因为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大脑也在持续成长,也就是说,在任何时候只要我们想持续学习新东西、持续奋进,我们的大脑都不会成为我们的阻碍。
那么到底是谁在暗示我们老去?
圣贤告诉我们,“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耄耋”,似乎正在提醒每一个年龄渐长的人:“你正在老去”,甚至限制了每个年龄段做事的范围。更糟糕的是,我们身边有很多年轻人,人生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唏嘘年华。事实上,暗示我们老去的是社会,更是我们自己!我们不应用年龄的标签去限制自己内心的追求和渴望,剥夺自己奋进的权利。
单仁资讯的刘宏总裁,57岁进入单仁资讯,今年六十好几了,但她没有停止奋斗的脚步,继续为梦想赴汤蹈火。她给学员上课,永远慷慨激昂;跟她交流,永远饱含激情;她对自己做的计划,永远底气十足。当然,她对单仁资讯的未来也时刻充满着希望。
总之,与她相处,你会觉得跟一年轻小伙没啥区别,似乎激情就是她天生自带的技能,每一个跟她一起工作奋斗的人都能感到振奋和鼓舞。也正是这种奋进的精神,让她成功战胜了晚期癌症,手术一个月后迅速站在讲台,她曾轻描淡写地评价在单仁资讯奋战的日子,她说“我觉得这10年很平静就过去了,我没觉得自己有多么伟大,我只是活得比较真实。”
许多人倾其一生在躲避各种危机,想长命百岁,却活在社会以及别人设定的圈圈里,不知“永葆青春”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激情、奋进工作。每一个战斗中的企业家都需要把自己变成像周家礽、像刘宏一样的“年轻人”,唯有这样,才能活出更有价值,活得“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