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小明的一天。
早上7点,小明睡眼朦胧地从“共享睡眠舱”里头出来,共享睡眠舱让小明睡得很舒服,里面有插座、WiFi、阅读灯和床单被子。价格不贵,6块钱半小时,58块钱可以全天任意睡,并且还不用刷身份证,只要手机扫码就可以打开了。对于刚从小地方毕业、来到大城市找工作的小明来说,这种睡眠舱性价比很高,小明心怀感激,庆幸自己真是赶上了好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共享时代。吃完早餐后,小明着急往公交车站走,一到公交车站,就看到地上一排排“共享马扎”,小马扎上印满了二维码。小明想,我不扫就不能坐吗?他们怎么赚钱呢?小明一边想着一边上了公交车。
▲北京街头出现的共享马扎,有个大大的二维码
刚下公交车,就下起了雨,小明到处张望,希望能在栏杆上找到一把“共享雨伞”。明明前几天,这里还有好几十把,自己还付了19块钱的押金,可现在栏杆上空荡荡的,啥都木有。小明知道自己的19块钱押金打了水漂,心情瞬间有点down。面试完之后,小明从公司往回走,路过公交站台,咦,发现小马扎少了一半,他想大概是被别人直接拿走了。
他回到“共享睡眠舱”,却发现人去楼空,一问才知道,这个睡眠舱的材料是可燃的,因为消防不合格、身份认证不安全,竟然被相关部门叫停拖走了!此时小明的内心是崩溃的,浑浑噩噩地走在马路上,路边有一排豪华的“共享宝马”,因为有厂家补贴,头两次还能免费开,不远处有一个“共享健身房”横在人行道上,旁边的篮球场上还有“共享篮球”……但此刻,小明已经对共享无感了,他仰天长叹:哎,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啊。
▲现在只有你想不到的共享
听完这个故事后,大家有什么感觉呢?是的,想必大家都猜到了,我讲的就是这段时间,出现的各种奇葩共享产品和共享经济。我不禁在思考几个问题,我也在央视和凤凰卫视讨论过这样的问题,今天想请大家和我一起探讨探讨。
第一个问题:共享小马扎、共享雨伞真的就是个好生意,真的就能搭上“共享经济”的快车吗?
在我看来,它们就是披着共享外衣、蹭着共享热点的地推广告,像共享雨伞就是一种销售形态而已。
- 一来能在上面印个二维码推广一些项目或企业形象;
- 二来能获得不少用户信息,当你扫码进去之后,厂家得到了你的手机号码;
- 三来幸运的话,还能像共享雨伞一样,让用户用19元押金买一把雨伞,几天时间卖3万把,而且不需要任何人工费用或者是给中间商的差价。
连这两个创业项目的创始人自己都承认了:这些行为就是公司项目的前期推广。毫无疑问,他们已经脱离了“共享经济”的范围了。
所谓的“共享经济”,一开始是在用移动互联网搭建一个平台,然后让那些闲置的社会资源让更多人去共享。就像Uber、Airbnb,把大家平时闲置的汽车拿出来进行租赁或者载客;不住的房屋或沙发也可以出租给有需要的人。
也就是说,它是C2C的,让资源拥有方和需求方互相共享,对用户来说更强调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后来,在中国共享单车崛起,有人质疑单车是摩拜、ofo自己生产的,属于B2C的重资产模式,而不是共享模式,这点我们不去追究,至少这些模式在未来是有机会作为一门生意去盈利的。但不管是哪种,如果像共享马扎、共享雨伞很多都被顺手牵羊带走了,沦为私有品,那还谈什么共享经济呢?
▲图来源PMnote微信
第二个问题:这些共享模式,表面上是做公益,实际上反而是在占用和浪费公共资源。并且,它们会不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安全隐患?
像共享小马扎、共享雨伞、共享健身房、共享篮球的柜子等等,无需申请,就能随意往公共场所一放,是谁允许了吗?不需要经过有关许可吗?而像共享睡眠舱这种,材料可燃存在消防隐患、不需要身份登记,这让那些正规的酒店情何以堪啊?酒店行业要经过层层监管,而以共享名义弄的睡眠舱就可以弯道超车了吗?另外,大家是否想过,这些创业公司到底靠不靠谱?基本每一样共享的东西都要交付押金,万一哪天它倒闭了、跑路了,押金要怎么退呢?
▲图来源北京人不知道北京事儿微博丨“共享马扎”是“伪共享”
第三个问题也需要我们去深思:我们做企业的,到底应该以怎样的一种态度去面对每一次的机会和风口?
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像共享经济、社交电商、直播等风口机会,也会面对同行的疯狂敛财、拉投资人的钱各种诱惑。很多人禁不住诱惑,就调转方向跟着去了,但风险同样是巨大的,当潮水褪去,谁在裸泳一清二楚。
真正能活下来的,一定要真正理解了共享的实质,而且需要有丰富的行业经验、资本靠山以及优秀的团队。当然能不能做出来,移动互联网有强大的头部效应,你需要有不错的运气。
对于普通的企业来说,懂得克制,才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开始。我想,我们更要思考的是:如何提升自己的线下核心竞争力从而无惧互联网冲击;如何坚持住自己的经营理念,让产品始终以用户的价值体验为中心。我相信,时代一定会犒赏这样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