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19日的杭州云栖大会上,马云对他过去提出的五新战略中的“新制造”,进行了重点阐述。
其中提到说,“新制造是服务制造业,未来没有纯制造业,也没有纯服务业……新制造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完美结合。”
就是这句话,触动了另一位大佬的神经。他就是富士康总裁郭台铭。
在近期富士康内部的一次大会上,郭台铭用“两个同意,一个强烈不同意”对马云的“新制造”做出了点评。
他同意马云的“拥抱AI才能迎接未来的生活”,“未来的企业都要和AI结合”两个观点,但是强烈不同意“未来制造业的竞争力不仅是制造,更是要完美结合服务”这个观点。
郭台铭认为,马云是以一个从事电商卖货人的身份看制造产业,是有些不切实际的。
他说:“如果没有好的车刀、半导体、模具等硬件,不可能做出好的产品,制造业的关键竞争力还是在本身的制造技术能力。”因此不同意未来的制造业竞争力不在制造行业本身这一说法。
其实,对于新制造,既然是新的,就没必要匆忙定义,越是有争议的话题,越有探索的价值。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这两个大佬说的话,谁更有道理。
在我看来,一个做平台的,一个搞制造的,两个人站在各自角度,从各自的利益点出发,当然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做平台的马云,本质就是做电商服务的,关注的肯定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所以,制造业要融合服务业,本身并没有问题。
而做制造的郭台铭,他必须把自己立足的点做深做透,才可能赢得世界上最顶尖产品比如苹果公司这样的大品牌订单,所以他必须在一个点上追求极致。
不过,在这里我倒是对郭台铭的观点,特别心有同感,相比之下,我是认为,中国的制造厂家,我们一方面要挖空心思去搞产品的配套服务,包装各种解决方案。
但是这个动作的前提,是扎扎实实先把你的产品性价比做上去,否则就是舍本逐末。
以前有一个淘宝卖家告诉我,她在淘宝卖服装,有一次想方设法终于报上了大促活动,产品大卖,本来这是好事,一开始她喜出望外。
结果,有买家反馈衣服线头太多,给差评,搞得她成天就在家拼命剪线头啊剪线头,即便这样,还是因为产品质量原因,淘宝平台再也不给她上活动的资格。
她这经历给我印象很深。或许,把线头处理干净的问题,应该是我们很多生产型企业都必须去面临的首要问题,一个小小的线头,看出来很多企业的产品基本质量关都没过,本分都没做好,怎么有资格去谈更多呢?
很早以前,海尔在激烈的家电竞争中,大打售后服务牌,说我们售后服务做得好,售后人员随叫随到,态度热情,服务周到。
于是有消费者反唇相讥:我买某个国外品牌,根本不需要售后,因为用多少年都不会坏。这才是重点!
这话相信很多厂家听到会汗颜。
在海尔官网社区里,至今还有官方发布的一个讨论帖子,说:某天听到某个人说:我买海尔的产品主要是因为海尔的售后好,售后服务人员随叫随到。
听到这个我感到很高兴,又感到很沮丧,高兴的是顾客对我们海尔的售后服务很满意,沮丧的是顾客买海尔的产品不是因为质量好而是因为售后好。
曾几何时,新飞高喊: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我希望海尔也可以是“海尔售后做得好,不如海尔产品质量好”,用产品质量去征服顾客才是最“靠谱”的,你说呢?
▲企业能量模型:把产品能量做到最好,再借助营销、渠道去推,才能让产品获得尽可能多的用户覆盖
的确,很多时候,因为市场竞争激烈的关系,我们会把注意力放在研究定位、研究市场、研究渠道、研究服务等等。
但是蓦然回首,可能阻止你做大做强的,不过是那几根出厂前没仔细处理掉的线头。
所以,关于新制造,马云说得没错,但他谈的是未来方向,而且是基于流水线上机器人高效替代大部分人工以后的事情,但当前来说,我们的made in China制造大国离制造强国还差一定的距离,还有很多企业依然是心气浮躁赚快钱的心理。
所以这种情况下,我更认同郭台铭的观点,那就是做好制造本身,因为这是你的本分,你的立足之本。
最后,我选读一部分马云关于新制造的阐述原文,你们来判断一下,他说的,跟郭台铭反驳他的,谁更有理?
新制造是服务制造业,未来没有纯制造业,也没有纯服务业。不能再寄希望于制造业创造就业,因为未来的制造业可能都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未来真正创造就业的主要力量是服务业。制造业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完美结合。
“新制造的竞争力不在于制造本身,而是在于制造背后的思想、体验、感受以及服务能力。”
“只要是标准化的机器,都可以取代,但是体验、服务和创新创造是机器未必能够替代的。”
以上就是马云在云栖大会上的部分发言,你觉得郭台铭怼马云,怼得有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