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双11了,大家有没有剁手了呀?在我印象中,每年到了全民哄抢、全民狂欢的双11,我们部门的小伙伴就会提前定个闹钟,在天猫红包、秒杀出来的时候几个人扎堆抢。但是今年办公室的氛围异常诡异,居然都没人讨论“双十一到底应该买什么”这个大问题,我一问原因,差点笑出声音来。他们说以前双11只有一件事——买!全场5折!但是今年的双11太难了!
难在哪呢?表面上看起来优惠折扣力度特别大,有定金膨胀、购物津贴、红包战队、火炬红包等各种各样的优惠。但仔细一看,却发现活动规则变成了万字论文,他们觉得自己智商不够用就直接放弃买买买了。
可即便这样,我们发现依然有接近半数的消费者在双11根本控制不住自己,沉迷于买买买中无法自拔,甚至很多时候会买一堆自己根本用不着的东西。所以啊,我希望大家能保持清醒、稳住双手、hold住自己,避免掉进冲动消费的大坑里。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这几年我用真金白银刷出来的几个避坑指南。
第一,“优惠券策略”和“集体狂欢”是盲目消费的两大陷阱,一定要避开。
这几年,很多人喜欢买“爆款”,而不愿为那些“叫好不叫座”的商品买单,实际上,这是从众心理在作怪。而在双11这种集体狂欢的日子,就是为了混淆视听,用各种优惠打折的方式让消费者潜意识里觉得自己要跟上大家的节奏买买买。所以有些人明明没什么需要的东西,都会不由自主地加入“爆买”行列。
而优惠券策略就是促使你冲动消费的第二个陷阱,当你拿到优惠券的时候会有一种“如果不买就有损失”的感觉。这两大陷阱结合到一起,很多消费者就很容易被商家的策略操控了,买下很多不需要的物品。所以,当你在某APP上领到优惠券时,当你发现周围的人都有购物欲望的时候,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再做决定。
第二,做决策时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再做决定。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很多人选择在双十一买买买的原因只有一个——“感觉很便宜”。但是大量的研究发现,在购物决策时间短、压力大的时候,消费者的决策能力显著降低,往往会通过肤浅、单一、从众的方式来决策,更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决定。而双十一商家的营销轰炸几乎都在给你传递一个信息:赶紧来买,这是本年度最优惠的一次活动。这个时候,你在选择商品时考虑的更多是划不划算,而不是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甚至明明不需要也会找别的借口让自己买。
第三,下单前试着拉开心理距离来思考。
当你把商品放到购物车里后,不要急着下单。你可以先拿张纸,把你购物车里的商品手抄下来,然后关掉手机,跳出当下的环境思考几个问题:
·如果现在不买这些商品,明年“双11”你还会买吗?
·这些东西哪些是你真的要用的?哪些是你为了凑单临时挑选的?
·如果此时是你的朋友要买这些东西,你会鼓励他购买吗?
·如果你的家人、朋友看到你买这些东西,他们会认可你的消费观吗?
心理学实验发现,人在为自己选礼物时,更倾向于买一些华而不实的,看起来很美的东西。但是给朋友选礼物时,则会更多从功能性和实用性等角度考虑,希望自己的付出更超值。所以,在下单之前适当地构建“心理距离”,换到朋友、家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冲动消费的出现。
第四,千万不要被商家制造出来的“稀缺感”迷惑。
全民哄抢、全民狂欢,会让消费者对“稀缺感”的感知增加,然后冲动性购买行为就会增加。比如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告诉A组测试者,坎贝尔罐头降价10%,告诉B组被试者,坎贝尔罐头降价10%,但每人限购12罐。
结果A组平均每人买了3.5罐,B组平均每人购买了7罐,整整增加了2倍。而双11本身就是营造稀缺的节日,商家都在玩限时优惠、限量抢购,大家聚集一天,也是在消费“稀缺感”。那么如果你不想被消费,就告诉自己,无论商家双11卖什么,过了双十一,你一样可以买到,而且价格不会比双十一高出多少。
因为真正的好东西,价格差别不会太大。希望各位在买买买的路上,学会“淡定”,因为根据我多年买买买的经验来看,买对了才能治愈身心,买错了只会后悔和懊恼。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双11避雷指南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