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胡润研究院最新的报告里公布了一组“扎心”的数字:2017年北上广深的财富自由门槛已经高达2.9亿元,相比2015年提高了50%。而在二线城市,这个数字是1.7亿。
当然,如果可以有选择,似乎没有谁会拒绝财富自由,但实现财富自由的过程显然不轻松,人们前仆后继,却有99%的人无意识地坠入了种种“怪圈”中。
今天单仁行和大家分享一篇正和岛有关财富分化的文章,也把财富自由路上常见的陷阱提出来,希望能帮大家离财富自由更近一步。
1
电影《甜心先生》中,有一句经典台词:Show me the money!(让我赚大钱)。汤姆·克鲁斯扮演一位体育明星经纪人杰瑞·马圭尔,35岁那年,他开始厌倦公司唯利是图的风气。
被合伙人踢出公司那天,他动员同事们跟他一起创业。四周鸦雀无声,一个女同事站出来说:“我愿意……可是3个月后我就要加薪了……”
后来,杰瑞经过一番摸爬滚打,终于迎来事业的第二春。原来的公司则遭遇客户的信任危机,生意越做越差。
▲ 电影《甜心先生》剧照
电影揭示了一个被忽视的残酷现实:大多数人从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老缺钱,以为升职加薪就能解决问题,于是陷入“起床、上班、付账、再起床、再上班、再付账”的怪圈。
工资多了,就会租更贵的公寓,贷款买房买车,食物越来越精致,在爱好和娱乐上投入的金钱越来越多。给他们更多的钱,他们就会以更高的开支重复这种循环。
这就是中年人的财务怪圈。回头却发现,身边都是依靠自己的,却没有自己可以依靠的人。巴克敏斯特·富勒说:财富就是支撑一个人生存多长时间的能力,或者说,如果你停止工作,还能活多久?
多数人一直追求所谓安稳、体面的工作,而很多企业家追求的也是企业安稳、不死的续命状态,却从不问生活之路、公司的未来将通向哪里。
2
可是掏空中产、掏空传统企业的何止是油腻的生活方式和不死就好的态度,更严重的是财富管理上的思维误区。很多人赚了钱,却依然把自己逼得紧张兮兮。接下来我们来看看5个常见的陷阱,你踩了几个?
陷阱1:混淆职业与事业
职业关注的是收入。工薪阶层凭借某项专业能力从事职场活动,比如厨师、律师、工程师、银行职员等角色。事业关注的是资产,并不单从某项技能中获益。很多人能做出比麦当劳更好吃的汉堡,却没有麦当劳赚钱。因为他们只专心做好产品,却对商业体系一无所知。
麦当劳在保证产品的基本口味之上,还搭建了世界上最好的销售、配送体系。而且它还是世界最大的房地产商之一,在美国以及全球其它国家的黄金地段都有资产。要知道,2016 年麦当劳 50% 的运营利润来自地产出租,40% 来自品牌授权,只有 10% 来自自有餐厅的运营。
3
陷阱2:混淆资产与负债
很多人搞不清资产与负债的区别,错把一些负债当作资产项看待。实际上,不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不过是虚有其表。
比如一般家庭买房,都要借20年甚至30年的贷款。收入稳定,可以顺利还贷,当然没有问题,但是谁能保证未来20-30年不发生变数呢?有可能公司倒闭,无情地裁员;有可能患上疾病,不得不重新规划路线。唯一不变的就是还贷这件事。
如果你想换大一点的房子,最好的方式是先买入一些资产,让它们创造能够支付房贷的现金流。
▲ 资产、负债要分清
4
陷阱3:无规划支出
多数人没有意识到,比赚多少钱更重要的,是能留住多少钱。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彩票大奖的人,在获得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后,很快就破产了。也正是缺乏自律,很多人在加薪后立即去买奢侈品或豪车。
金钱会暴露人性的弱点。没有健康的财富观,再多的钱不过是过眼云烟。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穷人思维”是先买奢侈品,而“富人思维”是最后买奢侈品。
对于企业来说,则更多体现在没钱的小公司盲目追求办公环境的高大上,甚至无视资金流状况,直到资金断裂时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而华为、格力等大企业反而能坚持艰苦奋斗,努力把企业越做越强。
5
陷阱4:脆弱的投资系统
对于没有受过任何训练的人来说,如果没有一套好的投资系统或逻辑,盲目随大流,听别人推荐一种产品,收益很高,就一头扎进去,直接投了钱,结果到市场环境变差,亏损了一半,才发现那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产品。
而投资高手总是擅于制定策略,寻找“风险—收益不对称”的机会,即得到的收益很高,而投资的风险很低。
6
陷阱5:心理因素
财富自由应该包含精神自由。如果无法控制欲望和恐惧,即使赚再多钱,也不过是金钱的奴隶而已。我们生活的世界,不乏这样一类人:他们已经接近或实现财富自由,但还在拼命赚钱,甚至比一穷二白的时候更加焦虑。
越有钱,就越害怕失去大房子、车子等符号象征的“上等生活”。他们甚至觉得,一旦哪天没钱,身边的朋友们会看不起他们。
比如《7步创造终身收入》一书中记录了这样一则让人唏嘘的事件: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德国首富阿道夫·默克尔亏掉了30亿美元,他感觉自己让家人失望了,于是写了一份自杀声明,然后跑向一辆快速行驶的列车,一头撞了过去。对他来说,财富就是身份,失去首富地位,完全无法忍受。
▲ 日剧《黑色皮革手册》
7
其实关于财富自由的目标,有人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99%的人,都想过1%的人生。显然这是不可能的,那我们该如何跳出这个怪圈?
货币每天都在贬值,仅仅依靠工作、存钱很难让你的财富增长突破天花板。我们把工资称作主动收入,把投资赚取利息、出书持续赚取版税、投资企业赚取分红,这些不需要付出额外劳动就能赚取的钱叫作被动收入。
实现财富自由的一个基本标准,就是我们的被动收入刚好可以覆盖日常生活的支出费用。所以要实现财富自由,思路非常简单,那就是在适当管理日常支出的同时,一直不断地努力提高被动收入。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财富自由度定式:
财富自由度=投资净收益/总支出
建议值:≥15%。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需要不断的提高这个比例。当这个比例达到100%时,恭喜你,你实现了真正的财富自由,可以不再为钱担忧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适用的方法,就是通过财富管理来获取被动收入。
8
那什么才是正确的财富观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一下。
第一、个性定律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澄清一个事实:智商并不等于理性,聪明人也可能会干傻事。
多伦多大学人类发展与应用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IQ测试在衡量人的理性思维方面几乎毫无用处。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聪明人,资产和负债表一塌糊涂。有调查结果显示:普通人财富管理的短板,是交易频率过高,投资策略不当,风险承受能力与风险偏好不匹配。
实际上,成功的投资者,都有适合自己的投资模式。就像工作总有擅长和不擅长一样,财富管理也要跟据自己的个性和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策略。
正如查理·芒格所说,“每个人都必须在考虑自己的边际效用和心理承受能力后,才能开始加入游戏。你必须将自己的天性和天分融入自己的投资策略中。”
▲ 互联网创业投资模式
9
第二、风险定律
投资的风险分为两种,一种是系统风险,一种是个股风险。如果你的投资组合是几个行业的组合,从概率上说,你的风险就下降了一半,只剩下系统风险。
梦想一夜暴富的人,容易孤注一掷,提高杠杆的倍率,但高回报意味着高风险,一旦本金丧失,又得从零开始。
对于辛苦攒钱起家的中产来说,实现资本增值,我们的心态首先应该不是“想赢”,而是“不输”。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要稳中有升,通过多元化配置方案分散风险,实现人生财富的持续积累。
10
第三、收益定律
一个人的财富观,往往在他起步的阶段就开始形成。从财富管理的角度讲,你每赚到一块钱,就得到了一次接近财富自由的机会。财富管理就像一场马拉松。同样数额的钱,在不同人的生活中,运动轨迹是截然不同的。跟时间做朋友,具有耐心的长期思维是投资成功的最重要一环。
往往越注重长期回报的人,越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巴菲特就是典型代表。在快节奏的投资领域里,巴菲特总是有意识地放慢节奏。擅长“滚雪球”的他,在可口可乐上滚出了100多亿美元,在中国石油上滚出了30多亿美元。
在做企业的过程中也要从长期回报去考虑,思考你的企业是否能赢得未来,而不是赚取一时的快钱。
11
回到开头的话题,我们都说财富自由,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财富自由呢?某种程度上,财富自由的逻辑有它“自相矛盾”的地方:一方面财富带给人的是安全感;另一方面,实现自由要求我们敢于放弃安全感。
跳出金钱的限制看待自己的人生,得出的答案,也许就是你的财富自由。看过很有意思的一个调查:如果你有1亿元,会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
网友给出的反馈五花八门,其中我最欣赏的一个回答是:
如果我有1亿元,和现在过得生活并不会有什么差别,因为我正活在自己想要过的人生里。
那么你呢?如果你有1亿元,会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或是公司的发展呢?欢迎留言分享。
本文来源 正和岛(ID:zhenghedao),作者:叶开甫,单仁行经授权发布。